关于我们

中心教师

logo

李耘教授,IEEE Fellow,国家重点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中心主任(负责中心“做什么”, i.e., “do right things”)。1991-2018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智能系统博士生导师,其间任格拉斯哥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外联合办学英方创始主任,格拉斯哥大学新加坡分校创校校长。先遣于1995年开设了国际上最早的30门人工神经网络及演化计算课程之一(“Neural and Evolutionary Computing”),并于1997年为此开发了最早、最受欢迎的遗传算法和计算机自动设计(CAutoD)网上交互式学习演示课件“GA_Demo”。曾任欧洲进化计算优秀网(EvoNet)的创办人和理事之一、EvoNet工业系统及驱动控制主席、IEEE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进化计算工作组主席,目前担任两个IEEE计算AI方面Transactions期刊编委。主持和共同主持了英国、欧盟、新加坡和中国科研项目30项,授权中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AI应用专利20项,发表论文及论著270篇/本,其中指导两位博士生撰写的一篇应用AI于控制系统的论文自发表以来在全球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排名至今一直每月第一。他长期致力于AI应用和智能系统研究,主要用计算 AI 方法来超越人类的探索力、想象力、创造力,目前主要研究可解释的灰箱人工智能、计算人工智能与计算创造力、计算机自动设计(CAutoD,EDA),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及芯片IP模块的创新创造、智能控制及系统建模、工业设计的多目标优化等。English: https://orcid.org/0000-0002-6575-1839

logo

韩永祥教授,IEEE Fellow、华为科技公司理论部顾问,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辑。获台湾清华⼤学电机⼯程学系学⼠和硕⼠学位、美国雪城⼤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博⼠学位,并获其博⼠论⽂奖。他学术研究涉及纠错编码、纠错码的应⽤和芯⽚设计及传感器⽹络的保密,先后主持了中国台湾国科会项⽬ 18 项,总研究经费超过 35,683,000 新台币。他从事编码理论领域国际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已经超过 30 年,率先提出了基于⼈⼯智能中A*算法的序贯型译码算法,此算法引领了软性块状码译码算法的研究⻛潮,该算法被列⼊若⼲编码理论经典书籍中。他也成功地将编码理论⽤于⽆线传感器⽹络领域,曾⾸创性的提出了⽆线传感器⽹络随机密钥预分配⽅案,此⽅案不但成为该领域教科书的基本教材,亦开拓了⽆线传感器⽹络信息安全的研究新⽅向,相关论⽂被引⽤ 2400 多次,并于 2013 年赢得了久负盛名的 ACM CCS Test of Time 奖,为 ACM 信息安全领域的年度最有影响⼒论⽂奖。他共在顶级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 80 多篇,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 90 多篇。近期与华为科技公司共同开发新⼀代内存控制芯⽚中的错误更正码,多款设计已应⽤于华为的芯⽚产品中。

logo

黄桃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认定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2022年认定为龙华区龙舞华章计划A类人才。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复杂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复杂系统/器件人工智能综合优化设计平台开发;微波功率器件自动测试技术研究;电磁仿真工业软件云开发研究。主持及参与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重点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在本领域标志性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研究成果形成了从基础理论、数值模拟方法、仿真设计软件、关键设计技术的完整研究体系。201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7/15),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15),201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7)。

logo

张忠培教授,现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交通信息控制;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衙,芬兰奥陆大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主为向MIMO、大MIMO和毫米波MIMO传输技术在5G及B5G标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机器学习在信号检测与抗干扰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在无线通信系统领域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系统设计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参加了国家863、97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近20项。 张忠培教授同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 及IEICE会员,担任多个国际及国内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审稿人/技术委员会委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博士及硕士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 联系方式:zhangzp@uestc.edu.cn; 13350057305

logo

万少华教授,全球高被引学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边缘智能,多媒体智能。先后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等在内的多个SCI期刊副主编、特邀编辑、主题编辑和客座编辑等职务,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主旨演讲。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IEEE/ACM Transactions SCI论文40余篇,2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5篇入选热点论文,两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

赵瑛峰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全职副研究员,科技部专家库专家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专家。长期从事CAD、数字样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计算机仿真、工业软件研制相关工作。主持及参与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子项目等。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其中排名第一的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

logo

汪忠来教授,中国高被引学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模型验证与更新。现任可靠性领域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liability and Safety编委、SCI期刊IEEE Access副编辑,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编和分会主席。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装备技术基础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在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2014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各1项。

logo

龚月姣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ACM中国-计算机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理论方法(计算智能,群体智能,机器学习等)和智慧城市应用(智能交通、物联网、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国际知名期刊与会议论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为IEEE Transactions系列论文。获2015年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5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年谷歌Anita Borg计算机女性科学家奖等奖项。

logo

曹斌教授,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计算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调构、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CCF传播大使,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学术会议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组织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会议。近年来主持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含ESI高被引论文与热点论文)多篇,在CCF A类的国际及国内期刊发表和接受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受邀在学术会议上做主旨演讲。获IEEE CAMAD最佳论文奖。

logo

滕云龙副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

logo

俞水博士,讲师。主要研究结构不确定性量化与优化设计,探索人工智能在不确定性量化与设计领域的应用,所取得研究理论成功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如:下肢外骨骼、微型扑翼飞行器和消防机器人等)结构设计和稳健控制方面。主持四川省科技厅和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在Comput. Method Appl. M.、Mech. Syst. Signal Pr.、Reliab. Eng. Syst. Safe、Struct. Multidiscip. O.和J. Mech. Design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中国发明创新奖银奖(3/6);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logo

罗陈博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和数字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包括基于智能算法的预警指标体系优化、辅助决策系统,面向智慧城市开展以工程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结合重大工程对象的有关科学问题和工程方法,目前聚焦可解释人工智能的灰箱架构基础理论。主持一项省部级项目,以主研身份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高质量文章 3 篇。以第一贡献人获得软件著作权两项。

logo

林晨博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机器学习算法在量子容错计算领域中的应用,以及量子计算平台下高性能AI加速算法的设计,包括采取量子逻辑综合算法及模式识别算法以设计高效的容错量子纠错码转换电路,低资源消耗的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方案以及强可扩展性量子纠错码解码算法。目前聚焦于量子计算框架下高性能AI加速算法的研究,以主研身份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高质量文章3篇。

logo

余蕾蕾博士,男,2016年至202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攻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2年于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担任网络安全研究员,2023年3月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韩永祥教授(Fellow IEEE)团队担任全职博士后。

logo

王亚楠博士,2019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主要研究全局优化、计算智能与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以主研身份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

logo

吴加维,中心行政主管(负责中心“怎么做”,i.e.,“do things right”)。于2014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

logo

袁家声,分别于2021年在中山大学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于2019年在中山大学获得通信工程学士学位。目前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任职科研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论与信道编码。

唐红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学士、硕士、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博士。在英国留学工作期间参与了多项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基金(EPSRC)项目,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军方预研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天线理论与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天线新技术、超宽带(UWB)通信,高功率微波,微波通信与信息化技术,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等。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王建峰博士,202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在电子科技大学进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数据挖掘和分析,多媒体推荐、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与验证,目前聚焦分布式大规模通用人工智能灰箱建模的共性关键技术。近三年参与了包括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广东省市在内的科研项目。在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篇。公开发明专利1项。

访问教授

logo

Carlos A. Coello Coello 教授,IEEE Fellow,墨西哥高级研究中心计算机方向副主任。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300个最高被引科学家之一,进化计算和工程优化的世界顶级专家,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主编,并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包括Evolutionary Computation,Soft Computing等。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及计算智能、机器学习及优化。应邀在3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出版了5本专著,发表了460多篇论文, 其中一篇是多目标进化算法方面近10年来全球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他获得了IEEE Kiyo Tomiyasu奖、墨西哥国家工程奖等20多个奖项。

logo

Huosheng Hu 教授,IET Fellow,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国际著名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所领导的机器人团队所开发的机器鱼列为世界一流,BBC、CNN、CCTV、Discovery等电视广播媒体均予报道。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算法、机电一体化和网络下的机器人控制。目前担任国际机器人期刊主编,国际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期刊执行主编,曾任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机期刊主编、多项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和特邀发言嘉宾。在国际期刊杂志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490篇科研论文。获英国政府、英国皇家学会、欧盟、工业界多项资助和奖励。

logo

Hongnian Yu 教授,IET Fellow,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教授、信息与工程学院副主任。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专家,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智能数字医疗及健康系统、制造系统的建模和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创新性开拓性成果。担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Systems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tronic Systems 等国际杂志编委。主持了英国基金委资助的英日自适应人机电一体化(HAM)联合研究、欧盟地平线2020消防智能机器人(SMOOTH)、欧盟第七科技框架计划救援机器人的实时自适应网络控制(RABOT)等项目。发表360余篇学术论文。做过11次国际大会报告。获得15项国际奖项(比如,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logo

Dirk Schäfer 教授,IMechE Fellow,英国林肯大学工学院院长。国际著名的工业设计、云设计,创新与产品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工程方面的专家。他在工业4.0的背景下率先开展了基于云端的设计与制造(CBDM)和社会产品开发(SPD)的国际领先研究,曾任英-德工商协会工业4.0代表团成员,美国工程院工程教育前沿论坛特邀成员。现任 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Advanced Enterprise 副编辑或编委,曾任多个其它国际期刊编委,担任了60次国际会议委员会或分会主席。发表150多篇论文,写作和编辑出版了11本专著,应邀在18个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以及其它82个会议报告和讲座。获得了英国、欧盟和美国的12项资助和多项奖励,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2013年度机械工程师奖,多次入选美国名人录(WWA),2010 ASEE 年会最佳论文奖。

logo

Jorn Mehnen 教授,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教授、研究卓越框架评估主任。国际知名的“工业4.0”和先进数字化制造度量方面的专家。现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英国基金委委员,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Journal、Advanc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Research、Applied Soft Computing 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主持20多次国际会议或分会。获得20多项工业界(比如,罗尔斯•罗伊斯 Rolls-Royce 公司、洛克希德·马丁 Lockheed Martin 公司等)、英国基金委和欧盟资助的科研项目(比如,英国基金委“基于计量学信息的数字孪生自动化流程优化”项目)。发表出版了180多篇论文和4本专著,40多次受邀做国际会议大会报告。

研究生

•  贾金梁,202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循环神经网络的自动高速结构优化”),成为滴滴人工智能策略工程师
•  周    勤,2022年获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增量式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算法研究”),成为香港上市公司北京美图科技算法设计师
•  李澳金,智能工业控制及电子自动测试
•  李锦韬,人工智能在芯片及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中的应用
•  肖    江,计算智能算法、大规模增量式深度学习
•  汪    沂,CAD点云及3D智能算法
•  许汝聪,计算智能图计算与推荐系统、无中心分布式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
•  黎    铭,智能预测控制、协同进化的大规模深度学习方法
•  王诗其,人工智能在电路与系统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
•  柯    岩,灰箱人工智能在自主飞行机器人中的应用
•  和思成,协同进化的无中心分布式大规模学习及计算机自动设计
•  王    博,人工智能与3D计算机自动设计
•  陈泽科,人工智能与CAutoD物联网
•  问佳豪,人工智能与CAutoD嵌入式系统
•  严    圆,计算人工智能及其算法比较的基础理论和支撑体系
•  孙    峰,并行知识和分布式数据双驱动的通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  林培东,可解释人工智能灰箱方法在EDA中的应用
•  邝兆祺,人工智能驱动的下一代科学(生物)计算理论及应用
•  徐珺妍,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融合的可解释人工智能灰箱模型
•  马长江,人工智能数理逻辑、科学计算共性平台、博弈智能场景应用
•  廖健行,基于灰箱可解释人工智能改进CAD的CAutoD
•  李    劲,可解释人工智能及其在安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  张家豪,智能网联汽车深度学习算法
•  宋远生,多模态数据和多任务深度网络构建与训练